2023第一国漫:豆瓣9.6,一集封神,凭什么?
01-28

2023年,刚过中国动画诞生一百周年。

当《三体》动画版已经让大部分观众失望,豆瓣评分跌破5分,连及格线都够不着的时候,有这么一部动画横空出世,再次让观众们找回对国漫的信心——

上海美影厂出品的《中国奇谭》,以单元剧的形式,用8集动画讲述8个源自中国怪志传说的故事。


上线首播超千万,拿下豆瓣9.6高分,观众好评无数,B 站播放量突破2500w......

一集封神,它凭什么?

NO.1

看是妖,却似人

40年前,上美影厂播出一部让代代观众印象深刻的动画《天书奇谭》,这部动画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美学价值,当时人民网评:

“其追求奇、趣、美的审美价值脱离了那个时代尚流行的塑造‘高大全’人物形象的轨道,处处发散出幽默感。”


《中国奇谭》里延续了这样的风格,它不以居高临下的视角“教育观众”,而是与观众共鸣


首播的第一集,就深深戳中了无数年轻打工人。

改编自《西游记》的影视作品大家看过很多,但以小妖怪做主角的故事,实属少见。首播集《小妖怪的夏天》放弃了宏大的叙事,把镜头对准大背景中不起眼的小妖精。

让无数观众泪目的一幕,似曾相识

故事一开始,就是一整个打工人的“摸鱼现场”——“大王叫你来巡山,你却在这里打瞌睡?”


画面一转,小妖开会的场景也无比熟悉——“大王要吃唐僧肉,有功(KPI达标)的小妖能赏一口肉汤!”

这不妥妥的“画饼”嘛!每次老板接到大项目要求员工们加班的时候,好像也是这样说的。


妖大王定下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季度OKR,苦的只是底下的小妖们。

咱们的主角,底层小妖野猪精,为了一天之内完成1000支箭的KPI,开始勤勤恳恳地磨刀削箭。

每一个基层岗的打工人都曾有过创新的热情,小猪精也一样,当他发现改良的羽箭效果更好,兴冲冲地向熊指导禀报时,却不想遭到冷眼——


“不需要创新开发,只能求稳依照死规矩做事”,这一幕让多少产品同事、运营同事感同身受地落泪了?


小猪精抱着宏大的志愿加入妖大王集团,却不想因为自己一身鬣毛沦为刷锅“工具猪”,何不像“面试造火箭,入职拧螺丝”的职场写照;


小猪精和乌鸦怪忙活一夜,东拼西凑才找回一千斤柴火。


第二天却被告知“上头的要求变了”,柴火被烧作灰烬,仿佛看见了加班加点赶项目,需求却变来变去的乙方打工人......


光是小妖们这几番如同西西弗斯推动巨石的无效努力,就已经让屏幕前的社畜们哭麻了。

这些视角的叙事,是在原著故事中被一笔带过的部分,恰似当下底层小人物在荧幕上的隐身,普通人的话语权、大背景下的个体在艺术作品中的缺失。

导演访谈片段

《中国奇谭》播出的第二集《鹅鹅鹅》,同样耐人寻味。该集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《续齐谐记》中的短篇《鹅笼书生》


导演胡睿称,他之所以挑选这个传说作为创作蓝本,“因为此篇,除了能看到古代文人超凡的想象力之外,还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对人性的思考,即便放在今天也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”

导演对片子的解读

年轻的卖货郎,上山偶遇狐妖,狐妖邀他对饮,还从口中拎出心上人兔娘作陪;三人畅饮后狐妖睡去,兔娘却袒露自己另有心上人,从口中引出猪怪;当兔娘离场,猪怪又从口中唤出鹅娘.......

无穷无尽的嵌套式剧情,仿佛圈圈涟漪,底下是深不可测的人心。

导演在幕后采访中称意在
“ 把人心似水投射到一个情感线索中”

卖货郎对美丽的鹅娘一见倾心,鹅娘也希望与他私奔,不料犹豫时狐妖睡醒,鹅、猪、兔又接连落入狐口中。一壶浊酒间,少年看尽层层欺瞒,又历经感情得失,内心的波澜如何平息?


正如片末,鹅娘留下的信物散于风中,化作飞鸟渡千山,世事短如黄粱一梦,过往已是烟消云散。这看似是一个少年的奇遇,但往更深远处想,又何尝不是“人”入世、见世、出世的一生缩影


《中国奇谭》中的8个故事,每集的灵感都来自中国民间的传统故事。

但无论是这部动画改编的精怪故事,还是《山海经》、《搜神记》、《聊斋志异》等自古流传的怪志杂谈,探其内核无不是影射着“人”,以幽冥鬼怪狐妖之讽喻世俗,表现的多是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

《中国奇谭》中无尽吞吐的奇幻,却充满了人间气息,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血肉,用新视角、新叙事对古典文学进行复现。观众除了惊叹画面中充满了传统东方美学的艺术风格,更被故事中的人文精神所打动。


我们需要怎样的国漫?它或许已给出了答案。

比起华丽的特效、精致的建模,国漫最需要的首先是能完完整整地讲好一个故事,讲出属于我们的故事


NO.2

动画中的艺术元素

不少观众看过《中国奇谭》后留下这样的评论:“传统风味的国产动画回来了。”

是的,从美学、想象力到叙事,我们都能从中看见熟悉的影子,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,留存的上海美影厂曾我们造过的梦。


从1957年建厂至今,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无数大小观众们,制作超过500多部中国动画,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中式奇幻色彩。上世纪初,其制作的动画甚至对手冢治虫、宫崎骏等知名动漫画家们产生过深远影响。

一部《小蝌蚪找妈妈》,堪称中国水墨动画的开篇之作,被誉为“动态齐白石”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1984年,当时的吉卜力创始人宫崎骏和高畑勋慕名来到上海美影厂,当他们看过《小蝌蚪找妈妈》后,赞叹道:“我都看傻了!


《大闹天宫》,凭其艺术风格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,法国《世界报》称其“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。”

融合剪纸艺术的《鹬蚌相争》、加入皮影元素的动画《猴子捞月 》......而今,在《中国奇谭》中,我们能看见过往这些作品中的许多技法,都得以再现。

从上到下依次为
《大闹天宫》《猴子捞月 》《鹬蚌相争》

《中国奇谭》延续上美影厂惯用的东方美学风格,把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水墨书法、工笔描写、剪纸.....融入CG、渲染等现代影视制作技术,镜头帧帧精美如画作。

首集《妖怪的夏天》中,动画在二次元插画常用的二维平涂手法中,融入中国画技法。

制作团队不仅在人物刻画、剧情上下功夫,就连背景、转场也无不体现出中国美学的风格,水墨氤氲的画面,随手一截就如一副国画绘卷


当狼大王追杀小猪精时,它一跃而起化作一笔浓墨,打斗间素描与水墨交融。狼大王变身时的绘画技法,与60年前《大闹天宫》中孙大圣的变身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
第二集的《鹅鹅鹅》,在《中国奇谭》的8个短片里面,其视觉风格无疑是最突出、最值得一提的,“把中国式视觉形象的表现方式放大到了极致。”

短片整体采用中国画的写意手法,笔墨合一,画中有浓墨淡彩,亦保留了手绘素描的笔触,水墨晕染结合中国画留白的意境,颇有古逸之韵。



在用色技法上,《鹅鹅鹅》也是很讲究的。为了表现出怪志的诡谲,画面以黑白笔墨为主,借用早期胶片电影忽明忽暗的光影,还给人物加上了哥特式的黑眼圈。


然而,一抹显眼的红却贯穿始终。

卖货郎系的头绳、狐妖登场时幻变的脸谱、兔娘、鹅娘的装扮、最后逝于风中的信物......均以红色点缀。在这段寓意“欲望破而复立”的故事中,“红”是危险、是欲望,是以色彩作为情感线索的伏笔。


除此以外,全片不乏暗藏玄机的中式元素。背景图的绘制,融合了和苏轼齐名、“宋四家”之一的米芾的水墨画


画面中常出现写意山水画里的元素:山石、云、水、树,以及云雷纹、水纹等中国传统纹样点景,用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,或塑造缥缈、神秘之感。



背景中层层叠叠的群山,则采用国画中山水、湖水的波涛画法,以密集的线条描绘,赋予山峦厚重的压迫感。



人物造型中,狐妖妖异的脸部,模仿的是中国戏剧里的脸谱,发间别的一朵芙蓉,参考的是“男子簪花”这一古代社会风雅。


在原著中,狐妖的原型为书生,动画版本也细节地在狐妖斟酒的道具中,加入了文房四宝。


兔娘和鹅娘的形象,或参考了《簪花仕女图》。她们穿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汉服形制“齐胸襦裙”,妆面也是参照唐代女子的真实妆容:鹅娘眉形为“蛾眉”,发型巧用初唐的双刀髻来模拟兔耳;


我们有着《三体》这种基于超凡幻想的科幻小说,却在影视化动漫中,出现了更加突破人类想象范畴的,四个关节的手指......

《小妖怪的夏天》,制作时导演希望不仅沿用上美影厂的经典风格,更能有所创新,于是和团队搜集大量参考资料,反复探索画风和技法。

为了让观众们重温儿时看二维动画的回忆,不选择更立体、特效更抓眼球的三维动画,而是用二维描线平涂的方式进行创作,还参考了大家小时候看的连环画。

《鹅鹅鹅》的动画中一共有208个镜头,要呈现出现在这样的画面效果,创作团队必须一帧一帧手绘上色,“每一帧要画三到四个小时,甚至七八个小时。”工作量巨大、耗时久、出片率还不高,大家却执着地坚持用这种“最苦、最原始的操作方式”。

导演在小红书分享的镜头概念稿

因为正如《鹅鹅鹅》的导言在幕后花絮中所言:“想要做出这样的效果......它没有捷径可走。”


国漫之路亦然。

中国动画若要走向新的里程碑,没有捷径可走。

关注标视学院公众号


感谢名利场艺术授权分享

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

微信ID:wh2dian

0
全部评论 0
创建收藏夹
创建
设计师
标识需求方
设计爱好者
标识生产商
导视设计师
品牌设计师
空间设计师
建筑设计师
景观设计师
产品设计师
其他
标识设计需求
标识制作需求
地产商标识需求
其他